阅读


今天中午跟同事谈起了阅读这件事,同事问我目前为止大概读了多少本书,是不是什么都知道了,都懂了。我想了想回答道,大概读了1000本左右吧(我有做阅读记录的习惯),对于不爱阅读的人而言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对于经常阅读的人而言就显得很一般,因为我见过那种阅读量极大的人,博闻强识,让人惊叹。

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至于是不是什么都知道了?都懂了?

我感觉恰恰相反,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越来越多了,不懂的事情太多了。以前觉得说这种话的人可能是故作谦虚,其实不是的,读得越多就会越发觉得自己的狭隘与浅薄。比如当我读了《西游记》,我就觉得我这辈子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写出这样的作品。

所以,苏格拉底才会发出感慨:

我所知便是我无知

苏格拉底

生有涯,而知无涯。倘如这么想的话,是不是因为这样我们就不要去学了,不去阅读了?我也觉得恰恰相反,正因为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知识的广阔无边,更应该抱着求知的态度去阅读。倘若你用几年的光阴就变得全知全能了,那得有多无趣?正因为完美、全知全能无法企及,才引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穷尽一生去追逐它。

我记得以前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导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在模拟考试的时候总想着尽善尽美,把对方的所有的问题都答出来,甚至因为自己答不出来而羞愧难当,而导师却说了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答出来就可以了,不知道就直接说不知道,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倘若你什么都知道,那还读研干什么?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胡适

小学的阅读经历以及契机

回想起自己从小开始的阅读经历,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最喜欢郑渊洁的小说,比如《皮皮鲁总动员》,还有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我至今都能回想起我对郑渊洁小说的痴迷,一放学回家就抱着它不放,甚至上厕所都在看(笑),以及我记得《格林童话》是个绿色的封皮,我读了好久才读完。

之前我姐问我如何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呢,我想了想,我为何对阅读和文字有着天然的喜爱呢?契机是小学的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摘抄好词好句,我抄得很认真,经常被老师表扬,得到了很好的正向反馈,所以我会读更多的书然后从中摘取好词好句,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阅读本身。可能初衷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却在不经意间喜欢上了文字。

阅读中独特的地方

其实,尽管当下各种短视频、动画、图片、电影,色彩缤纷、炫酷无比,但我至今都觉得文字有着其它载体不可替代的美,它的旋律、节奏、韵律、欲说还休、不可名状的那种情感,带给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这也正是我喜欢阅读大于影视的原因之一。还有那些伟大的作品,通过阅读文字我能站在无数个维度去构想作者所描绘出来的场景以及人物那种细腻、微妙的情感,这在影视中是很难呈现出来的。以至于当我读了一本很喜欢的书的时候,我一般很少会去看对应原著的影视作品,我担心它们会破坏了这部作品在我心中的形象,比如我想象中的女主和男主不应该是这样子的,这个场景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嘛,而文字却给了人足够的想象空间,有趣之极。

初中至高中的阅读

到了初中,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历史人文类的书籍,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中华的四大名著。因为小学没有图书馆,所以到了中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图书馆那么多书的属实有点惊讶,虽然直到中学毕业我都没读几本书,但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书慢慢地打开了我的阅读世界,我不再局限于当年读的童话小说和科幻小说了,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了自己很喜欢文字,对于文字有着天然的喜爱,只要是跟文字相关的都会读得津津有味。在初中的时候甚至读过中文字典、英文字典(那种很mini的字典,我时不时会拿出来看看)。

到了高中,受制于高考的束缚和压力,无法做到全身心的阅读。我记得高中晚自习的时候我时不时的会读一些名著,有次被老师看到了,她看了看书后,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说了一句:书是好书,但是你现在应该专心准备高考。从那之后我便很少读课外书了,但是我会去买那种《读者》、《哲思》这样的期刊阅读,美其名曰是为了补充高考作文的素材,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笑)。后来,高三换了个语文老师,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老师是个很喜欢阅读的人,为人谦逊包容,符合了我心目中那种学者的气质,温文儒雅。也是那时候起我想着将来一定要多读点书,像老师那样出口成章、谈吐不凡(尽管我现在还仍未达到那种水平,但这是我的标尺和目标)。

大学的阅读

我记得2013那年高考结束,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校长王女士对新生的寄语,大意是鼓励我们在大学至少读专业之外的几十本“无用”之书。

大学的生活给我带来无限的时间和机会投入阅读,我很珍惜那段阅读的时光。那四年的大学时光应该是我阅读最狂热的时期,那时的我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陶醉于看一些“无用”的闲书,几乎每晚看到图书馆关门。

我特别享受听到图书馆闭馆的轻音乐,甚至有些期待,每晚离开图书馆,经过学校博达楼下的那一排排小树,一股充实感和满足感时常涌上心头,那应该是我曾经最幸福的时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