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抛弃完美主义


建立个人博客可能是将近十年前(2014年)就想做的事情了,由于完美主义(我会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页面不喜欢,羞耻感等等一大堆东西)而长期搁置。

不过年纪渐长,我也开始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是做得不够好的,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自己的内心时常会有虚荣心、炫耀欲、小聪明涌上心头,将我按在地上蹂躏、摩擦。

事事要求完美的性格让我疲于奔命,十分疲惫。比如:

  1. 打球的时候我可能不是里面打得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拼的,曾经被人调侃每个球都是用生命在打;
  2. 发邮件前会反复看哪里措辞有问题,文法有没有对,来回确认很久,可能一封简短的邮件我要弄上大半小时;
  3. 每天都在想一些事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能否做得更好,常常陷入死循环;
  4. 诸此种种。。。

光是看着这些,都会觉得这个人很纠结吧,强迫症+完美主义的典型代表。在日本工作的时候,我也曾被身边的日本同事说自己比日本人还日本人(笑)。

直到去年(2022年),有句话深深地击中了我。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这句话我很久之前就听过了,我始终无法对其有着深入的理解,但是现在接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后,对此有了新的理解。现在的我时不时都会默念几遍:“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时间久了,意识也会逐渐地影响行为。

一旦承认自己的不完美,选择接纳自己后,我的心态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1. 自己也并非一定要带着尽善尽美的心态对待人、抑或事(你无法改变他人,但能改变自己)
  2. 我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3. 我也经常失败,比如留学申请被拒绝100多次,海外求职面试被拒绝几十次,我对失败早已有了钝感,觉得那是常态
  4. 我也经常克服不了人性(贪、嗔、痴)
  5. 我也不一定要比他人好(无谓的比较,只是徒增烦恼)

既然如此,我为何要跟自己较劲呢?

现在的我,只想着去尝试、去输出、专注当下,在日常的点滴中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那些细小但美好的东西

至于最终的结果是否完美,完美的人生?完美的伴侣?完美的家庭?完美的工作?谁又会在意呢?哪怕直至生命的尽头,在世俗的眼里,我仍一事无成、仍一败涂地,可那又怎么样呢?

只要我们勇敢去做、去尝试,不怕失败,屡败屡战。当我们肉体消亡、精神日暮途穷之时,回顾自己的一生,虽无惊艳之举,却在日常的无数点滴中扎扎实实地尝试,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这么一想,不知为何,心中舒坦了许多。

博客的契机与初衷


真正打算开始编写这个博客的契机是因为一个叫Ben的人,知道他是在2022年的4月份左右,因为共同在一个群的关系,我看到了微信背景墙图片上的两三个网址,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点进了他的网站,被他的经历所吸引,觉得这个人有点不太一样,让我眼前一亮。

因为我对文字似乎有着天生的敏感(这是我很久以前就注意到的,在读某些作家的作品时候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出来),所以我能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到我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2023年8月6日那天我写了一篇关于Ben的详细介绍)

后来,我注意到他也在写个人博客,这个博客比较随意、洒脱,跟我理解的其它博客不太一样,但正是这份随意和洒脱在我心里播下了重新建立个人博客的念头

我为什么不像他这样,哪怕只写一句话,只写一点小感悟,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下总能衍生出一些美好的、值得我回忆的东西。

这当然也是我建立这个博客的初衷

个人简历


我是95后,从小就是一个很普通、不太起眼的人,学习普通,长相普通,各方面天资、条件普通,就是人群中最平平无奇的那类人。因为普通,我的身上毫无炫耀之处,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保持得很低调(光是开通这个博客我就做了很大的心理建设)。我也曾被人说神秘、古怪,因为我不喜欢呆在聚光灯下,虽然我也曾体验过、曾迷恋过那种感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希望能呆在角落里,默默地观察别人,观察自己。但假如不得已让我上场了,我想自己也不会怯场,也许能够上场来一段漂亮的即兴表演呢?

以下是我这十年间的经历:

2013-2017年,度过了平淡的大学四年生活,但有几件事一直让我引以为豪:

  1. 心无旁骛地读完了几百本“无用”之书(这里是我的部分书单,会持续更新)
  2. 全程自学日语,自我申请。从0到1,从国内不入流院校到日本Top-10院校的逆袭(这篇文章讲述了我那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3. 曾经的长跑差等生奇迹般地在1000米测试中跑了第一,相继跑完了第一个10公里、第一个21公里(之后的第一个42公里,以及未来的100公里)
  4. 通过兴趣爱好主动结交了一帮朋友,使我从 内向 → 外向 的转变

2017-2020年,留学海外,在科研氛围极好、人才济济的院校度过了充实的研究生生活。拓宽了眼界、人生体验,增加了学识与自信,最重要的是找到了好奇心

2020-2021年,入职超过2万人员工的大公司,见识了大公司庞杂的系统制度,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日企文化

2021-2022年, 从回国的迷茫到走出阴霾,走向了摸索创业的道路,接触了各个行业的人,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回顾2013~2022年这十年,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正是这些困难、挫折滋养了我,让我不断成长、改变、突破。

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

外界的评价以及报道(个人/机构)


Ben: 《Rolen》《一次12天的外出——出差篇》

做过比较疯狂的事


大多跟运动有关,运动起来就是个不要命的角色。

  1. 高中时候在四十多度的天气,在室内羽毛球馆跟人打球。后来被教务处主任抓去在夏日烈阳下暴晒。。。
  2. 第一次跑42公里,跑到28公里的地方双腿抽筋,硬扛着跑完了剩余的14公里
  3. 雨中跑了21公里
  4. 雷暴天打网球

影响最深的书


定性《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奠定了我的价值观,曾经静心将这本书完整译出来。

定量《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是我的人生标杆,让我走向时间统计之路。

当下想做的事情


  1. 积极地过好每一天,记录每日的点滴,活在当下。
  2. 找片喜欢的海,造个网球场。
  3. 去北海道跑100公里超级马拉松

现在尝试的一些事情


  1. 时间统计:践行时间统计,努力记录从27岁开始直至生命结束这一生的时间。我已经记录了几千个小时,从中受益颇多,我会持续不断地做下去,直至生命尽头。
  2. 接触不同领域的人:找出世界上不同领域特别优秀(当然,我理解的优秀跟世俗意义上的优秀有所差别)的那批人,能给对方提供对等的价值,跟他们产生联系,进行一些对话,把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汇集成册。
  3. 阅读:大量的阅读,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并将有启发的书籍总结,以博客的形式保存下来。这十年间,我保持着非常稳定的节奏进行阅读输入,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阅读对我而言,不仅是我心中的避难所,亦是前行的指南针。
  4. 学习:我是终身学习者。我喜欢学习,喜欢一切能给我带来启发的东西。我会从他人、从过去的经验、从书上汲取营养,我总是学生
  5. 记录点滴:我知道生命是由无数个生活点滴构成,所以我想把这些点滴的美好记录。
  6. 自我修炼:为了不重蹈覆辙,我尝试把曾经犯过的错整理归类,时时提醒我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我而言体验很好的事情


  1. 写作:写作促进了我的思考,我也把它当成是一个高级的自我学习方式。
  2. 长跑:我是马拉松跑者,至今跑过几个马拉松。当我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我就会跑个十公里,倾听我的一呼一吸,每次跑完我都感觉浑身通畅。
  3. 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看似枯燥,但是当我静心走进作家的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4. 阅读:作为十年以上的阅读爱好者,阅读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心中的避难所,前行的指南针。
  5. 网球:每当球击中甜区,听到砰的一声时,我感觉整个人的压力都释放出来了。
  6. 时间统计:日复一日的时间统计,让我慢慢形成了对时间的感觉,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
  7. 科研: 我喜欢追求真理、探求真理的过程,让我知道作为生命体存在的那种主观能动的奇妙感。
  8. 徒步:我在2018年的时候登顶过日本富士山,在2023年徒步过世界十大经典徒步路线虎跳峡,对我而言,徒步让我跟自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我可以从自然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更多的详情,可以通过这篇《无趣之趣》的文章了解。

假如今天是末日


我很早之前就思考过死亡这类的终极问题,每次想头脑都会发胀,最后不得不停下思考。我现在很少去想这种问题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个靠想很难得出的答案。

行动起来就能战胜一切,行动本身便具有意义。

如果死亡真的来临了,我被提前告知生命只有最后一天的时候。我想自己会专心完成今天的工作(砍柴时砍柴,挑水时挑水),泡杯咖啡,伴随着轻音乐,读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待死亡的来临。

将来想实现什么


  1. 有生之年能创造出像OpenAI那样改变世界的公司
    • 谁知道呢,万一实现了呢。前期的我需要足够多的失败、挫折,来淬炼我的内心。先改变自己,再去影响身边的人,继而影响更多范围的他人,甚至影响世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 读完2000本世界名著,将100本最喜欢的整理写成文学回忆录
  3. 译出几本世界级的名著
    • 其中一本在2020年3月开始投入翻译,现在还在译ing
  4. 跑完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赛事(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东京)
    • 正是因为刻意地经历那份痛苦,我才能真正地感觉自己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是一个鲜活的人。
  5. 掌握七种以上的语言
    • 我把语言看作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美,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背景

我的三观


世界观:自然万物的平等

人生观:完全沉浸于当下,享受当下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价值观:把自身遭遇的任何、任何事都当成是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

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人活着,从宏观上讲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从微观上来看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是由自身所赋予的。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是一场体验,我们体验生、体验死、体验快乐、体验幸福、体验欲说还休的克制、体验求而不得的痛苦、体验起高楼宴宾客的得意、体验楼塌了的失意,体验一切可名状却又不可名状的复杂情绪。

我们的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经历这种体验,这些日常无数个细小的点滴体验汇聚了我们的一生,当下即完成,当下即永恒,这也正是活在当下的意义。

我们所能做的是,去积极度过当下无数个可控的点滴体验,挑水时挑水,砍柴时砍柴,赋予这些点滴以意义,让它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当下,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当我们肉体消亡、精神日暮途穷之时,回想自己的一生,能有一种充实感、满足感、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油然而生,那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未完待续

《“关于我”》 有 2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