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Ben的人


“还不错“,”还行“,”还可以吧“。这是我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可能别人眼中的“优秀”,在我眼中是“还可以”、“还不错”。久而久之给人一种挑剔、难搞的印象。其实不是的,因为每个人的评价尺度都不一样嘛,它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况且,我也不太爱评价别人,人受自身各方面(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经历等等)的局限,是很难做到客观的、公正的看待一个人的。不过,这样子才有意思嘛。

武当有武当的阴阳,少林有少林的禅空,崆峒有崆峒的静谧,峨眉有峨眉的秀美。

我记得读研的时候,有位学妹有问过我类似的话,大概是”觉得身边哪些人比较优秀、出色“,以我敏锐的直觉(笑),对方想让我夸她优秀。因为对方出身重点大学,精通四五种语言,留学过好几个国家,各方面的成绩也很好,没什么短板。这种人放在哪里都会被当做很优秀的存在吧。

不过在我提到了几个特别出色的人时候,她好奇地问了问,觉得她自己怎么样,我缺心眼般地说了句“还可以吧”。随后,我能明显感受到对方的不开心,哈哈。

我眼中的优秀

那什么样的人在我眼中才算优秀?

是身价不菲的成功人士吗?是温文儒雅,高学历、高学识的知识分子吗?是聪明无比、博学多才的高智商人群吗?当然,这些人确实很优秀,至少在世俗意义上。不过,我总觉得,通过这些很表面的东西来评价对方是否优秀、是否出色,是有失偏颇的,尽管它有一定参考性,但是无法代表全部。

其实,从结论上来说,在我眼里,那种初心无比纯粹的人,还蛮符合我对优秀的标准的。

他们拥有无比清澈的内心,做事追求极致,浑然天成。这类人充满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魅力,而是一种经过时间沉淀、愈酿愈香的那种魅力。

他们可能不是天赋异禀,可能不是身价过亿,可能不是拥有高学历背景。。。

但是他们却可能是名不经传却把翻译当成生命艺术的翻译家,可能是手表店里细心打磨手中表头的工匠,可能是不在当打之年内心却依旧勇猛精进的运动员。。。

无论如何,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浓浓的匠人气息,那种气息是由里到外散发出来的。也只有想做一件事的心意纯粹专一到了极点,强迫到了极致,他们才能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那样的事物,这也是所有事物所蕴含的变化之法。

红板砖

想必聪明的你应该察觉到了,我大费周章地说了这么多,无非想引出今天想讲诉的主人公,一个叫Ben的人。

写到这,我想好好地介绍下这个人,不过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The Great Gatsby(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开篇片段:

And, after boasting this way of my tolerance, I come to the admission that it has a limit. Conduct may be founded on the hard rock or the wet marshes but after a certain point I don’t care what it’s founded on. When I came back from the East last autumn I felt that I wanted the world to be in uniform and 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 forever; I wanted no more riotous excursions with privileged glimpses into the human heart.

Only Gatsby, the man who gives his name to this book, was exempt from my reaction—Gatsby who represented everything for which I have an unaffected scorn. If personality is an unbroken series of successful gestures, then there was something gorgeous about him,some heightened sensitivity to the promises of life, as if he were related to one of those intricate machines that register earthquakes ten thousand miles away. This responsivenes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at flabby impressionability which is dignified under the name of the ‘creative temperament’—it was an extraordinary gift for hope, a romantic readiness such as I have never found in any other person and which it is not likely I shall ever find again. No—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

拙译:我为我的宽容而感到自豪,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宽容是有底线的。人的品行,或基于岩石,或基于泥沼。可一旦它过了某个点,我便不在乎它基于什么了。去年秋天从东部回来后,我越发地希望世界能够穿上军装,永远向道德立正看齐。我再也不想带着优越感去窥探人的内心了。

而唯有本书的主人翁——盖茨比——是个例外。盖茨比代表着我所真心轻蔑的一切事物。如果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美丽姿态的话,那他的姿态中带着某种出彩,带着某种华丽。他对生活的希望有着一种高度的敏锐,就好似连着一台复杂的机器一般,而这台机器能测出数万英里以外的地震。这种敏锐跟那种敏感,也就是人们称之为“创造性天赋”的东西毫无关系。而是一种为希望而生且异乎寻常的天赋,一种带着浪漫色彩的敏捷。

我至今从未在他人身上碰到过,恐怕今后也不会遇到。不——盖茨比自始自终都是无可挑剔的。令我对这人世间悲欢虚幻暂时失去兴趣的,是吞噬了盖茨比的东西,是盖茨比梦碎之后所扬起的肮脏尘土罢了。

The Great Gatsby

也许,我从上述这段关于盖茨比的描写中感受了一些与本文的主人公相关的、微妙的、相似的、无法言说的东西。

关于Ben,如果我觉得他是属于我心目中“还可以”、“还不错”的那类人,想必我也不会特意地写这篇关于他的文章了吧。之所以想写,是因为我有了表达欲,发乎本心地想把我从Ben身上观察到、学习到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也算是当做一个单纯的记录。

首先,从结论上来说,Ben是将近一年半时间内(从知道这个人到现在刚好16个月)对我影响很深的一个人,无论是有形的层面,抑或是无形的层面。

我当然不希望说一些诸如”影响很深,启发很大“之类的、无关痛痒的漂亮话,不过我也确实找不到其它词汇来形容了。既然几句话讲不明白,那么接下来我会试着详细地讲讲到底是什么地方影响了我,什么地方启发了我。要言之有物嘛。

初识Ben

知道Ben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2022年4月12日),我之前在某个官网看过有关Ben的介绍,但是没有仔细留意。某天,我注意到我跟他同在一个微信群,因为头像和官网介绍的一模一样,所以我确定应该是同一个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点进他的微信主页,看到了几个网站链接,我下意识地打开了中间的那个链接(红板砖)。

Ben微信主页上背景图,来源于Ben的微信

一通浏览后,我注意到一个名为创始人日志的地方,我有点记不清看了多久,只记得那个页面很多字,但我一口气全读完了。我本来就很喜欢文字,况且这些文字又不过多粉饰,很是真实。跟我遇到的很多商业网站相比,确实是一股清流。

第一个启发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加了Ben的微信,Ben很有礼貌,会有意识地称呼对方的名字,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人总是渴望被关注的、被需要的,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也说过叫出对方名字的重要性。从这之后,我也有意识地叫出对方的名,这算是从Ben身上学到的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吧。

第二个启发

大约过了三天,我买了红板砖的终身VIP。我当天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上面的1-10个视频全部看了一遍,看完还惊讶的。我的第一反应是,原来写封邮件有这么多门道在里面,而Ben却以十分清晰地阐述出来,甚至担心别人听不明白,用一种很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对于人的表达能力要求很高。

因为读研的时候导师经常对我说,如果你能把你的研究讲给外行听,对方都能理解并且吸收,那么你已经很厉害。很多人都会觉得听不明白是自己不太聪明,其实往往作为表达者也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有过亲身经历的我,知道这有多难。

所以Ben的视频对于我这种完全0基础0经验的人,也能吸收理解,可见他的厉害之处。看完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开发信让人回复的本质是为对方提供价值,同时降低回复的门槛。这算是从Ben身上得到的第二个启发吧。这个启发至今都影响着我,比如开发信以外的延伸之人际关系,当你想跟他人产生联系时,想想你能为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先想着对方能为你做什么。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John F. Kennedy

第三个启发

研究完红板砖后我马上开始实践,有意识地把红板砖那学到的融入到邮件当中,结果六封里面一封有了回复,那个算是我从事这个行业开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询盘吧,所以我倍感兴奋。我还记得那天是周五发完的邮件,第二天周六早上醒来看到一封未读邮件,整个人突然清醒起来。

那个询盘极其优质,虽然最后到了下单的阶段因为客户公司内部原因而流失,但还是给我增加了很大的信心。虽然Ben没有直接影响我,但是因为红板砖这个产品带给了我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尤其是我这种从未接触过、了解过的小白而言。

第四个启发

其实在购买红板砖过后,我便购买了Ben的另外一个叫四两的产品(网站相关的产品,专注于独立站的转化率)。一开始,我有点犹豫,对于什么都没看到的东西,我是没有把握知道这款产品是否适合我。

不过,让我下定决心要购买的原因是我看重Ben这个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是能从一些很细微的地方体现出来,比如Ben那些真诚的文字,一些细腻入微的UI/UX等等。所以与其说我购买了Ben的产品,不如我看重了他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其它无形层面的东西(比如Ben身上的其它附加价值,方法、态度、周遭的能量等等)。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很正确的。因为四两随后就涨价了,产品也不断地更新迭代,无形中滋养更是让我大受裨益,哈哈。

我后来想了下,是什么因素促使我购买了红板砖和四两,我觉得是那种网站散发出的独特的、真诚的气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嘛。这是我从Ben身上得到的第四个启发。

第五个启发

购买了红板砖和四两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每隔一段时间网站都会进行一些大大小小幅度的调整,尤其是四两,我也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Ben的做事逻辑都是从一些很底层的逻辑去执行的(比如做一些比较有难度但是富有远见的事情,为用户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它的起效刚开始可能不会很快,但是后期会像滚雪球一样自动滚起来,而且越滚越大。而且他的受众身上都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跟Ben身上相似的,让我不禁想到《吸引力法则》这本书。通过自身的一系列行为,吸引到一群相似的人,并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如果有人能运用这个能量,我想应该能促成一些很美好、很酷的事情出来。

用心栽下梧桐树,自然而然会引得凤凰来。这是从Ben身上得到的第五个启发。

第六个启发

图片来源:https://www.gapingvoid.com/blog/2019/03/05/want-to-know-how-to-turn-change-into-a-movement/

记得有一天在Ben的朋友圈看到类似这样的一张图,看到这个图我瞬间秒懂了,简简单单的一张图非常透彻地讲明白了如何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洞见、智慧以及影响。我有理由相信Ben也是用这个逻辑在学习、思考的,我当天就把这张图结合自己的例子再改造(Ben也对其进行再改造过),分享给了自己的同事。我知道从这之后,我的学习和思考的逻辑在看到这张图以及结合Ben实际的例子后,变得更加的清晰起来。

第N个启发

我从未见过Ben,也从未共事过,但是对方却给我带来很深的印象,这种事情我大多数只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生。被书中的主人公所吸引,从而受到影响。我知道自己只是写了很小的一部分关于Ben的事情,倘若让我写一大堆启发点,从1到100,我想这也并非什么难事,只是比较费键盘。

不过,我想在最后说说Ben身上最受启发的点。那就是他整个人以及产品所透露出来的那种纯粹、极致的气质,是我在很多人(99%)身上所没有看到的,尤其是在这个追求短平快、流量以及各种浮躁的年代。大家似乎都在争先恐后地寻求某种变现,都很焦虑地在做某件事,却很少有人能带着终极思维,停下来去想想哪些对于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应该克制的。那些超脱于有形之外,蕴含于无形之中的东西。

我想,Ben无疑是一股清流,正如那张信息图中最后那个图一样,想必他已经看清了通道,知道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克制的,什么是应该自己所追求的,并且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尽管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方式)给他人产生了影响。这无疑给我带来了某种激励,一种无形之上的激励。

Ben的出现,于我而言,好似想要在海上一展宏图的一艘船,在不经意间迷失了方向,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却在不远处发现了一座灯塔,这座灯塔虽然没有直接给我指明了方向,但无疑给我增强了继续前行的信心。这座灯塔犹如盖茨比心中的那盏绿灯,是盖茨比自始至终保持纯粹、天然的存在。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And one fine morning…

拙译:盖茨比信奉的那盏绿灯,是年复一年、渐渐消失于我们眼前的极乐未来。我们终究追不上它,但无妨——明天的我们会跑得更快,将我们的双臂伸得更长…总有一天…

The Great Gatsby

临有所感,写于某个夏日午后,是以为记。


  1. ben 的头像
    ben

    通常来说周日晚上我是不会打开电脑的,更何况现在是晚上10:30。所以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怎么晚还打开了电脑,然后打开电脑和浏览器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输入rolen.wiki

    当然,我现在是知道了,我今晚就是被一种冥冥的力量引导来读这篇文章和写这个评论的。

    快速看了一遍后再仔细看了第二遍,这两遍我都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就是一种另外一个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维度来跟现在的我对话的感觉。
    非常少见的感觉,谢谢Rolen的文字提供了一个这么奇妙的体验。

    很明显,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是肯定会发生的,也许就是为了单纯滴享受别人表扬我的开心,也许可以让我思考一些我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所坚持的东西、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如果没有这篇文章,我对于后者的观察和理解会缺失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周末(周六和周日)我非常非常开心,可能是今年整个夏天Top3级别的那种开心级别,而在今天快要结束的时候,看到这篇文章并且写了这个评论,妥妥一个perfect ending啊!

    PS: 由于你的文章我都看过了,我注意到你好几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盖茨比,我之前听说过这本书,但对其中讲了什么一无所知,我甚至觉得是不是写比尔盖茨的,笑死人啦。不过由于你看过的书非常非常多,而且我对你书单的品位和调性也非常欣赏和认同,所以我刚才反手就下单买了一本。

    PSS: 你文中的几个文字上的高级幽默我都get到了,几处非常巧妙和优雅的行文造句也都体会到了,高!高!高!

    1. Rolen 的头像

      哈哈,虽然我不太清楚你说的冥冥的力量(也许我的能量已经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南),但从文字能感觉出来你说的那种奇妙的感觉。这篇文章完成于周日下午,通常来说我不会在下午写东西(容易犯困),不过也是莫名其妙地坐在书桌前写了几个小时,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发你(我是故意的),我想,自己发现的乐趣比别人告知获得的乐趣要快乐许多,体验感更强。

      PS:《了不起的盖茨比》确实对我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也是我二十岁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有机会我会详细说说。我不知道你买了哪个版本的,不过不同译本风格和水平相差不少,如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看原文,那是精华所在。对了,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也以为是跟比尔盖茨有关的(笑)

      PSS: 对于我欣赏和仰慕之人,我会毫不吝啬地赞美,不过我的键盘确实禁不起我一直写到100个启发(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更多的接触、更多的了解,我就买个好点的键盘,写它个1000个启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