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


在去往匈牙利的飞机上,我默默地掏出了《道德经》,随意地浏览起来,在无意间读到一段话,深有感触。

我觉得书中谈论的,是《道德经》的核心,也是老子的思想核心。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大致意思是,有了车毂的中空,车子才有车子的作用;有了器皿的中空,器皿才有器皿的作用;有了房子的中空,房子才能是可以住人的房子;所以,事物有的部分提供了便利,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无的部分。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老子非常注重事物“无”的部分,觉得那个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觉得也可以延伸到其他事物上,比如:

  1. 杯子的中空,使杯子能盛水
  2. 甜甜圈空心的部分使甜甜圈成为甜甜圈,而不是面包
  3. 烧柴火的时候,倘若不将柴架空,使氧气进来,火很容易灭掉
  4. 做人不留余地(空余),容易招致祸端
  5. 时常保持空杯(无)的状态,方能孜孜不倦
  6. 页面多留白(空无),看起来更加大气,不压抑
  7. 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是“有”的部分,而真正重要的是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完善人格那些“无”的部分,有了这些无,学习成绩自然而然能水到渠成般提高
  8. 科研者的学术论文成就、影响因子高低等等是“有”的部分,而能使其发挥作用的是科研者本身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真理的初心等等那些“无”的部分
  9. 教育者的教学成绩是“有”的部分,而真正发挥教育作用的是教育者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思想品德等等“无”的部分
  10.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或者富足,金钱、社会等级、名头等等是“有”的部分,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这个人内心的信念、幸福期许等等“无”的部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此时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阐述事物到达至高的境界,都体现在“无”上。

我想,能看到事物“无”的人,一定是有智慧、高层次、豁达、理解本质的人。

看到“无”,从“无”中理解事物本身的奥秘,从无中发现有。有即是无,无便是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